上世紀90年代初,美籍華人學者趙浩生回國,觀察到一些人說話的怪相,撰文呼籲“別把‘明兒見’改‘拜拜’”,希望人們講好“自己的話”,留住語言的根。可到現在,翻開報紙雜誌,跟人說話交談,方塊字、中國話中,還是有很多刺眼的字母、費解的洋文。25日本報刊發的《“零翻譯”何以大行其道》,引起了讀者的共鳴。外語詞真該好好規範一下了。
  漢語需要吸收外來語言的精華,以保持與時俱進的生命力,像沙發、坦克、幹部這樣的詞,都有著“外來血統”。語言新陳代謝、交流約定俗成,適度使用,不僅必要,而且重要。問題在於,不能用得太多、太濫,更需防止直接搞“拿來主義”。要知道,說話作文都是為了讓人明白。面對“GPS”“CPI”之類,不熟悉者難免會迷失在“詞語的密林”。甚至有人故意搞些“散裝英語”,自以為能充門面、提身價,實則加大了表達和溝通的鴻溝,不僅造成語言的失範和失衡,更可能造成文化的錯位與斷裂。
  守護語言的純潔和健康,需要語言使用者的參與,也需要社會管理者的努力。世界不舍晝夜飛奔向前,如果本地語言系統不能迅速更新詞庫,難免在舶來產品的同時也舶來詞彙,丟失了自己民族的話語份額。及時給出既規範、權威又符合“信達雅”標準的翻譯詞彙,並加以引導使用,才能防止對外文詞彙習慣成自然,在保持語言活力的同時,培厚文化的根基。  (原標題:留住我們語言的根(今日談)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q26fqqk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