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9日新華網消息:全國各地風行多年的“謝師宴”“升學宴”,2014年畢業季在多地面臨了“紅燈”。安徽銅陵、廣東江門、山東滕州等多個省市教育部門和紀檢部門發佈一紙“禁令”,禁止教師和黨員、幹部參加或操辦“謝師宴”“升學宴”。
  若干年前沒有所謂的“謝師宴”,學生專門跟老師道一下別,或者在日記本上請老師題詞勉勵,則算作老師的莫大榮耀。其原因在於,一者學生無經濟條件宴請一次尊敬的老師,二者老師也沒有這種赴宴的願望,三者學校風氣不允許這種師生之間的請客送禮。
  若干年後,“謝師宴”成為一種互相攀比的風氣,你搞千元宴,我一定要搞五千宴,然後在這種互相攀比的風氣之下膨脹了“謝師宴”的規模。
  更有一種不堪的情形是,老師成為斂財的籌碼。網民“閻良縣令”說:“想沒想過老師去參加謝師宴的時候,飯你雖然吃了,別人卻以謝師宴的名義在斂財,最後受傷害的到底是誰呢?”由此看來,老師只是一個被人利用的斂財籌碼,謝師是幌子,斂財才是內容。名義上是謝師,私底下是在收錢,成為斂財籌碼的老師,到底是被感恩的對象,還是被利用的工具?
  領導“謝師宴”,是否腐敗宴?家長張軍傑表示,“比如領導的孩子上大學,所有的同事都送,你不送嗎?”領導孩子上大學,更多見的是領導孩子出國留學。如此大的陣仗,則絕非千元紅包份子錢所能止步的,而是一定要給領導的孩子足夠的留學費用。某富豪老闆替某領導孩子交留學費用紅包,也是一種暗地裡的官場潛規則。如果說平民的“謝師宴”是一種財富互換的權宜之計的話,領導孩子的“謝師宴”,則一定是一種單向的斂財。如此一來,領導孩子的“謝師宴”,又承載了多麼嚴重的腐敗內涵?
  莫將“謝師宴”,變成感情雞肋。安徽省合肥市一名中學教師餘梅認為,“謝師宴”原本沒有那麼複雜,是社會風氣將其染上了複雜的色彩。如果是一種單純的湊份子聚餐散伙飯,則當然是一種理想的“謝師宴”形態。然而,真正的所有學生與所有任課老師共同參與的份子散伙飯,果真會有吸引力並有學生老師樂於參加嗎?答案是這隻是一種寒磣與“老土”,不僅老師不樂於參加,連學生也覺得讓老師再掏份子錢是一種不該。然而,這才是一種滿含了師生離情別意的乾凈“謝師宴”。之所以老師與學生均不再熱衷於這種乾凈的“謝師宴”,是因為彼此之間都沒有達到“斂財”的附加目的。如此,才是“謝師宴”逐漸成為一種斂財宴、利益宴的根源。
  “謝師宴”出現大操大辦的原由之一,是某些學生在求學擇校升學加分特長生等種種謀求高考特權“方便”之時,受到了某位老師的利益驅動下的特別“幫助”——這實際上是一種高考腐敗與不正之風。如此情形之下的“謝師宴”,不如叫作“腐師”宴。
  文/李振忠  (原標題:“謝師宴”何以成為“感情雞肋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q26fqqkk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